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考核办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为进一步巩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应对日益复杂的操作风险防控形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了《银行业金融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我们通过“保险机构”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办法》充分考虑银行保险机构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题和困难,明确操作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针对机构特点、规模和差异,银行保险机构统一的操作风险监管规则已经形成。轮廓一画出来,一切就都清晰了。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吸收“行动”的管理要求,积极应对监管变化,建立植根于操作风险文化的有效管理流程,实现长效治理。操作风险。


1、操作风险管理监管趋势


操作风险是银行保险机构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此次修订体现了金融监管机构保障银行保险机构审慎经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危险。


【综合监控】


从覆盖范围来看,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适用同一套操作风险监管规则。按照原偿二代规定,对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统筹做好以下工作保险和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健康监察】


考虑到行业差异和规模差异,提出了更周到的监管要求,包括对较大机构的运营弹性、设立专门部门、外部审计等要求,以及对较小机构的两年合规过渡期。同时,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与机构的业务范围、风险特征、业务规模相适应。


【全面监管】


全面拆解操作风险管理流程,提出风险管理全流程监管要求,创新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强化有基础要求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总体而言,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更加全面、要求更加细化、标准更加明确,银行主观判断和管理模糊的空间较小。


2、操作风险管理新规的主要变化


《办法》主体部分共6章50条,明确规范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行动”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般原则。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四项原则,提出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的操作弹性要求。


风险治理和管理职责。我们明确风险治理和管理职责,从治理层、运营层、第三道防线、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


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七大基本要素,向上拓展管理架构和职责,向下支持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的实施。


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全面明确操作风险管理流程,规范各环节适用的工具和方法,提出更具指导性的操作风险管理监管规则。


监督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的“执法”工具更加完善,涵盖了监管能力、监管方式、监管重点、法律责任等与监管执法相关的各类题。


章程。明确大型机构范围,明确标准,明确覆盖范围,体现审慎监管态度。


总体来看,该办法操作风险管理相关规定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1、强化风险管理架构,弘扬理念,责任并联。


1)提出了高层领导、充足资源配置的管理理念。


《行动》明确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分配,引入了新的监督职责,更加强调高层对操作风险管理的领导,强调构建自上而下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理念。


《办法》将原操作风险指引中的资源配置语言由“充足”调整为“充足”,并要求大型银行和保险机构在一级分行及以上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指导银行业务经营。加强保险机构操作风险资源配置,为操作风险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有效资源保障。


2)横向与纵向结合,整合操作风险管理职责。


《办法》明确了各级机构和部门的职责,横向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的三大防线,纵向管理了分支机构、直属业务部门、所属机构的职责和要求。全面地。“横向到边缘,纵向到底部”的操作风险管理要求。


同时,《行动》要求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纳入第三道防线,明确第三道防线的具体范围和职责,建立健全风险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重点是三道防线之间和防线内部的协调管理。


同时,《办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境内分支机构和直接开展业务的部门负责操作风险管理,新设境内金融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子公司纳入并表管理范围。建立与集团风险偏好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根据集团能力明确操作风险责任体系的划分,充分沟通操作风险管理要求。


2、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赋予风险管理内生动力。


1)提出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行动》借鉴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了管理制度、风险偏好与沟通、管理信息系统、风险文化、评估评价等操作风险管理基本要求的七个关键要素。教育和披露。以制度为标准、偏好为导向、制度为抓手,以文化、评价、培训、披露为支撑,为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实现了。


2)明确风险偏好的整体驱动作用。


《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制定操作风险偏好,总体风险偏好下定性与定量指标并重,建立风险偏好传导机制,监测操作风险并预警。自上而下规划布局,以全局视角在整个组织内部署操作风险管理。


3)标准化各项基本要素的原则要求


除风险偏好外,《办法》还明确了各项基本要素的原则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必须建立并定期报送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立至少包括资本计量和报告、结合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结果指标三个主要工具的信息系统。必须建立评价机制。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做好信息披露。


3、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与创新并重。


1)分解操作风险管理的全流程。


《行动》符合《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的要求,从企业角度明确了操作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缓解、监控、报告和计量的全流程管理要求。整体风险管理流程不仅体现了监管规定的“一致性”,也进一步完善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将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等作为操作风险控制和缓释措施,进一步扩大了操作风险管理的范围,提出操作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系统和系统集成和应用的新建议。


2)使用三个主要工具管理变更


《对策》主动思考,重申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三大工具的关键管理重要性,将其定位为“必须应用”的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工具。例如,建立“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挖掘“主动敏感”的关键风险指标,都是银行保险机构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创新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行动”在原有操作风险三大工具的基础上进行了工具创新,并与监管规则相结合。这表明银行保险机构可以选择使用事件管理、控制监控和保障框架、场景等管理工具。开发了分析、基准比较分析等管理工具,并在附录中解释了每个工具的含义,以减少主观判断,鼓励管理创新。为打造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效率的强大引擎,《行动》还对银行保险机构必须落实的各类管理工具使用情况进行交叉核对、定期复查、持续优化等要求。我们仔细研究管理工具中数据收集和机制的集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


4.完善监管“执法”方式,全面提升监管力度。


与此前的操作风险监管细则相比,《办法》操作风险监管的“执行”方式更加明确、更加完善。《办法》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年度管理报告、操作风险重大事件、外部审计报告等材料的监管报送要求,并规定了监管能力、监管方式、监管重点、法律责任等相关事项。监管执法全面明确,监管全面升级。


三、该措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行动》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效率。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行动”的引入以及操作风险计量要求的创新,可以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数据治理,扩大操作风险工具的运用,促进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质量和效率。对于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来说,亟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有序实现操作风险管理合规。


在后续的“同行回应”中,毕马威拟深入分享保险和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话题,帮助各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此次推介机会。遵守新规和监管要求,弥补管理短板,全面重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本文作者】


葛亦婷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治理、合规与风险咨询服务合伙人


一、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实施风险管理?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成因,将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和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主要有八类,包括法律风险和战略风险。面对不同的风险,必须有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和不同的风险管理工具。建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和管理各类风险,是保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商业银行常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大致可概括为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


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战略选择。风险分散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按照多元化、分散风险的原则,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应当是综合性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任务、同一特征甚至同一借款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管理或与其他商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等方式分散信贷对象,从而分散风险、降低风险。


风险对冲


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特定资产或衍生品来抵消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策略选择。对冲在管理市场风险方面非常有效。近年来,随着信用衍生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对冲策略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特定业务组合与收益负相关的套期特征进行风险对冲。市场对冲是指通过资产负债表及相关业务调整,对自身无法对冲的衍生品市场风险进行对冲。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工具或采取其他法律和经济行为将风险转移给另一个经济实体的战略选择。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风险转移。保险转让是指商业银行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并支付保费。当商业银行发生风险损失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向商业银行提供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市场风险为代表的投机风险一般是没有保障的,但金融市场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策略,让投资者通过创建类似于保险的期权合约来管理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确保这样做。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为避免承担某些业务或市场的风险而拒绝或退出某些业务或市场的战略选择。简单来说,不做生意,不承担风险。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经济资本对特定业务的配置来实现风险规避。商业银行首先量化各项业务面临的风险,然后根据董事会确定的风险策略和风险偏好决定经济资本配置,最后实施授信限额、交易限额等各种。


风险回报


风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对所涉及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战略选择。对于无法通过风险分散来分散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以交易利润的形式获得承担风险的补偿。商业银行在确定金融资产价格时,提前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可以通过价格调整获得合理的风险收益率。步步高论文出版网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各界经济学职称评审客户提供经济学论文下载、管理论文快速出版、快速写作指导等服务。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强化风险管理治理


《资本管理办法》要求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银行风险敞口有统一、全面的认识,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新的或累积的风险并采取行动。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各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加大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参与力度。董事会为全行战略目标、风险偏好、资本配置、风险监控等提供决策支持,并在完善风险报告路径方面发挥指导作用。负责跟踪全行风险状况、发展规模和节奏,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确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确定适当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风险偏好,并确保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衡量、监控和控制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我们敦促您迅速采取行动。


强化经济资本约束,建立风险自律机制


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的信任水平和期限内,银行为弥补和抵御意外损失而必须持有的资本数额。这将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实际风险水平,反之亦然。商业银行风险来自不同的机构、部门和企业。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各个机构、部门和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从被动的风险承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清晰地显示各个风险等级。机构、部门和企业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资本与风险匹配,使经济资本成为商业银行的评价单位。确定风险控制的基本边界,引导评价单位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减少高风险资产来控制或减少风险承担行为,以发挥经济资本配置对风险的约束作用。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升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实施的重要一步。


二、银行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评估银行绩效


评价体系


柜员的评价体系是根据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来确定的。出纳员不是营销人员。它更像是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因此不能用盈利指标来评价,必须用交易规模、业务质量等评价指标来代替。


商业


本篇文章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考核办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表现形式的题作详细解,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