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你想知道的关于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和中国疫情向世界捐赠的题吧,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中国医疗队医生为卢旺达妇产科医生进行培训。

中国第23批援助卢旺达医疗队供图

第五批援多米尼克医疗队医生刘琼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瑞安南希摄

中国医疗队医生参观中乌友谊医院。

本报编辑黄培照摄

科斯马中柬友谊医院外景。

本报编辑赵一璞摄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对外医疗援助就是这一点的生动体现。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正在全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开展工作,其中大部分位于偏远困难地区。在那里,中国援外医疗专家不仅救死扶伤,还传授经验、培训医生,为当地民众留下了一支“抢不走”的医疗队伍。他们的故事诠释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支外国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7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3万名医疗队员,诊治患者29亿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与全180个国家和10多个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与160多个国家举行疫情防控视频交流会,向34个国家派遣医疗人员。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已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组织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援助。

中国医疗队已在非洲、东南亚、中北美洲、加勒比等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活动,为万余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

援外医疗队队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整个医疗队累计获得受援国表彰励2300余项。

数据

“感谢您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自从中国向乌干达派遣医疗队以来,成千上万的乌干达人从中受益。乌干达《新风景》网站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称。题为《心连心合作中国医疗队拯救生命的贡献》的文章提到,今年1月底,中乌友好医院进行了一场历时3个多小时的手术。这次手术成功帮助了一位患者。一名38岁的女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颈部巨大肿块被切除。

不仅仅是这位38岁的患者。中国医疗队的到来给当地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当小编来到中乌友好医院采访时,43岁的卡兰德尔正坐在病床上,焦急地等待中国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来医院之前,他发现脖子上有一个肿块。最近,他经常感到呼吸困难,晚上需要右侧卧才能短暂入睡。

经过仔细检查,中国援乌医疗队医生张辉发现卡兰德左侧颈部肿块较大,并伴有呼吸压迫症状。医疗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术前讨论,评估手术和麻醉风险,决定实施肿切除术。在中乌两国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很荣幸能和中国医生一起做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甲状腺专家的技术。张辉医生还特别提醒我手术时需要注意的手术技巧和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正在进行颈部手术。”参与手术的当地外科医生罗伯特表示,中国医疗队到来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感谢您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手术后,卡兰德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他的气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卡兰德激动地说“我听朋友说中国医生素质高,手术技术好,确实如此。中国医生帮助我恢复了健康,我非常感激!”

自1983年中国向乌干达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已有22支医疗队、200多名中国医生和专家来到乌干达,与当地医生合作救治患者,为当地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40年来,一批批医疗队员在东非高原谱写了救死扶伤的故事。目前,医疗队正在帮助中乌友好医院完成创伤中心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外科诊疗水平。

中国第22批援乌克兰医疗队队长郭志平介绍,医疗队于去年6月上任。截至今年2月底,医疗队已在中乌友好医院救治患者6000余人,完成手术825台,抢救重症患者38人。“我们还与中乌友好医院当地医生合作,进行了该院首例弥漫性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首例双侧颈浅丛阻滞术、首例腹腔镜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手术等,填补了医院相关手术和麻醉的空白。”郭志平说。

在援乌医疗队驻地,墙上“不畏艰难、甘于牺牲、救死扶伤、大爱无疆”16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中国医疗队造福当地民众的真实写照。“我非常感谢中国医疗队为保护乌干达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所做的不懈努力。”中乌友谊医院外科主任爱德华说。

《新视野》网站文章评论称,中国有句俗话“患难见真情”,这是乌中关系的最好写照,描述了乌中两国互利合作。双方并表现出兄弟之爱。非洲和中国各有千秋,各领域合作立足实际,不是冠冕堂皇的空话,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我们每周都来这里看中医”

科斯马中柬友谊医院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市中心区。医院主体是中方援建的综合医疗大楼。走进大楼,医院咨询台的柬埔寨小姑娘看到编辑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还拿着相机,就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你要去中医诊所吗?去三楼吧。”“出电梯后左边出来。不过医生都很忙,面试可能要等一段时间。”

去年3月,中国抗疫专家组抵达柬埔寨,依托科斯马中柬友好医院开展工作,并在此开设中医诊所。两个月后,专家组大部分成员成为中国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成员。一年来,中国医生协助柬埔寨防控疫情,运用中医药治病救人,在当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成为医院的“明星医生”。

中医门诊候诊室里,30多个座位上挤满了排队等候就诊的患者。诊所里,医疗队队长、呼吸科医生范茂荣正在为柬埔寨患者蒂尔把脉。

“你平时睡眠不好吗?舌苔很厚,喝水也少吧?”

“是的,我晚上起床次数多,确实睡不好,而且总是感觉很累。我平时喝很多咖啡,很少喝水。”

听着范茂荣的诊断,蒂尔频频点头。

柬埔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曾在澳大利亚工作的提尔经常带着家人到国外求医。“中国医疗队到来后,我们不用再一直出国了,我们每周都会来这里看中医。”提尔告诉小编,他80多岁的母亲正在隔壁诊所接受治疗,老人每周都会来中医科。针灸和按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据了解,中医门诊开业以来,日均就诊量已超过60人次,位居科斯马中柬友谊医院各科室之首,且回诊率稳步上升,目前已达41人次。

科斯马中柬友谊医院院长陈速坤表示,中国赴柬医疗队根据柬埔寨当地气候和民众生活习惯,识别出10余种常见疾病,并与中方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对柬埔寨医疗救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疗效。为柬埔寨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选择。中国医生运用中医药技术服务柬埔寨社会。他们从金边到柬埔寨都名声大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国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是中国派出的第一支国家级中医抗疫医疗队。现有成员16名,分别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范茂荣说,除了门诊,医疗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柬埔寨各地开展义诊活动。截至目前,除金边外,医疗队已奔赴暹粒、武雄、磅士卑、国公、西哈努克等省份,开展义诊94场,接待门诊和义诊人次近12万人次。

此外,医疗队还应邀到柬埔寨参议院、皇家陆军学院、柬华理事会等机构进行科普讲座,并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主题活动——欧洲大学向当地人讲解简单实用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保健方法。2022年11月,医疗队主办首届“中国、柬埔寨、越南中西医结合论坛”,增强了东南亚医学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柬埔寨工作一年多来,我们协助柬埔寨抗疫工作,积极推广中医疗法和理念,努力为柬埔寨打造一支不能带的‘中医医疗队’”走吧。”医疗队队长徐峰说。

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中医药在柬埔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医疗队带来并保留了中医药技术,为促进柬埔寨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今后两国加强医疗领域合作。合作促进人民医疗健康水平提高。

“中国的白衣天使让分娩不再那么痛苦”

距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约15公里的马萨卡镇有一所马萨卡医院。远远望去,几栋红砖红瓦的建筑鳞次栉比。建筑物上巨大的红十字标志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这家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医院是中国第23批援卢旺达医疗队驻地之一,为周边32万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马萨卡医院,妇产科的病人总是川流不息。平均每天有30-50名孕妇在这里接受治疗,每月有200多名新生儿出生。

今年的妇女节,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母亲乌伊玛娜在这里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孩子。与以前不同,这一次她没有承受分娩时难以忍受的痛苦。在医疗队麻醉师苏楠、妇产科医生王辉的全程督导下,中卢两国医生共同帮助乌伊马纳在马萨卡医院进行了首例无痛分娩。该医院也成为卢旺达第二家医院。提供无痛分娩的医院。“中国的白衣天使让分娩不再那么痛苦,太棒了!”乌伊玛娜紧紧握着中医医生的手,满是感激。

受医疗设备不足、医疗资源紧张等因素,卢旺达公共卫生发展水平不高。如何帮助当地改善妇幼保健服务,不仅事关非洲人民生命健康,也是新时代援非医疗队的责任。医疗队引进新技术、新理念,为当地女性生殖健康提供更好的选择。“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卢旺达女性经历更舒适、更有尊严的分娩时刻。”苏楠说。

近日,医疗队还在马萨卡医院进行无痛分娩技术医疗培训,向当地医生介绍中国相关设备、技术特点和舒适医疗理念,并进行手术演示和现场教学。“中国医生不仅帮助了病人,还教会了我们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参加培训的当地医生奥涅表示,通过培训,他更加意识到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女性疼痛、提高舒适度的重要性。

中国第23批援卢医疗队由15人组成,于2022年12月底抵达卢旺达。截至今年3月底,医疗队已救治患者1600余人。除妇产科外,医疗队还在骨科、外科、内科、中医针灸、口腔科等科室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他们根治了7岁儿童的六指畸形,成功为91岁的患者完成了大腿中部截肢手术……每一次的精心治疗和成功手术都赢得了中国医疗队的赞誉和认可。当地民众的认可,为援卢医疗合作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1982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每年向卢旺达派遣医疗队的项目。40年来,中国共向卢旺达派出23批医疗队285余人次,救治当地患者数十万例,完成各类手术近万例。从降低病死率到提高治愈率,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鱼,中国医疗队推动了当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理念的更新,为两国友谊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卢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卢旺达卫生部常秘扎什伊亚卡雷米表示,40年来,中国援卢医疗队帮助卢旺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受到人民好评。卢旺达对此深表感谢。“我们要继续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不怕苦、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以仁心仁爱造福当地人民。”医疗队队长赵尚军说道。

“感谢中国医生让我重见光明”

在多米尼加首都罗索的中多友谊医院,80多岁的爱德华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偶然走进了华人医生的诊所。一坐下,老人就焦急地对中国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刘琼说“我的左眼已经失明,现在右眼也看不见了。”……医生,求您帮我做手术吧。”

多米尼克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高。长期在户外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眼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爱德华表示,在多米尼加,眼病很难治疗。过去预约要等两三个月,手术等待时间甚至更长,有时要等两三年。随着中国医疗队的到来,手术量大幅增加,像爱德华这样的患者的等待时间也明显缩短。

经过详细检查后,刘琼为爱德华进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后拆纱布的那一刻,老人高兴地喊道“看到了!谢谢医生!”手术一个月后,她的视力恢复了,再次来到刘琼诊所时,她不再需要拐杖和家人。的伴奏。她兴奋地告诉刘琼“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远处的山了,天空中的白云,花园里的花草,我很感谢中国医生让我看到了。”再次看到光明,再次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

本文主要讲解关于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和中国疫情向世界捐赠的相关热议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