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泄洪5200万立方米!福建多地面临大暴雨,水库为何偏在雨季泄洪?,以及福建下雨对农业影响多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6月14日,福建仙游晋中水库继续开闸泄洪。6月3日以来,水库累计放水约5200万立方米,相当于37个西湖的蓄水量。
泄洪的目的是保障金钟水坝及下游防洪河道的安全。但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明白,现在是福建的雨季,当地降雨量很大,但为什么大坝却要在雨季泄洪呢?
水坝为何在雨季放水?
很多人对水库泄洪了解不够,认为旱季大坝泄洪,可以缓解下游干旱;雨季要拦洪蓄水,避免加剧下游洪水压力。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如果大坝在雨季不泄洪,下游的人们将面临很大的危险。而大坝在雨季泄洪,正是防洪的目的。
所谓泄洪,是指水库中的水不经过水轮机发电,而是直接从水库流向下游。泄洪的原因是水库水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降至防洪极限水位。
以三峡大坝为例。三峡大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运行水位175米,设计防洪极限水位145米。在雨季到来之前,三峡大坝必须将水位降低到设计防洪限水位145米。这时,就有足够的能力拦截洪水。三峡水库可拦截洪水2215立方米。
受季风影响,我国南方出现强降雨。年降雨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而且降雨集中在汛期,这意味着在汛期,降水量会变得非常大、很大,很容易引发洪水。
目前,我国华南、华东等地陆续进入汛期。汛期降雨量很大,部分地方还出现暴雨、大暴雨。
这些地方都是丘陵山地地貌,尤其是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在山区,降水会聚集在低洼地区,河流两岸都是低洼地区。雨水的积累必然导致水位迅速上升。一旦河堤决堤,就会发生洪水。
在此背景下,水库发挥着防洪功能。
水库拦截的不是洪水,而是洪峰。当水库上游发生洪水时,水库有足够的库容拦截洪水,然后缓慢向下游泄洪。
它就像一个水池,既接收水又同时释放水。接收的水流量很大,但释放的水流量很小。水库水位因此而上升,但缓解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证了下游地区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但如果水库只收水而不放水,水库的蓄水能力有限,很难拦截汛期的全部洪水。这必然导致水位上升,甚至淹没水库。一旦水库被淹没,就有决堤的危险。不要等到那时。据说是为了缓解下游的防洪压力,但整个水库却面临崩塌的危险,这对于下游来说可谓是灾难性事件。
例如1959年,法国马尔巴塞特大坝决堤。
那一年,马尔巴萨水库上游持续暴雨。到12月2日,水库水位已达到最高水位。按理说,早就应该开放泄洪了,只是领导没有批准。
直到下午六点左右才到。那天,领导批准开闸泄洪,但为时已晚。泄洪速度太慢。三个多小时的泄洪,水位仅下降了几厘米。
当晚9点左右,马尔巴塞特大坝再也无法承受水库压力而决堤。水库的水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冲出大坝,使下游10公里处的弗雷加斯小镇变成了废墟。直接导致423人死亡,多人受伤失踪。
为了确保水库有足够的库容来承受接下来的强降雨,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寻找机会将水库水位降低到防洪极限水位。
你需要知道的是,即使在汛期,也不是每天都下雨。只要降雨减少,下游河道水位不超过警戒水位,大坝就可以在下游河道安全承受范围内按计划缓慢泄洪。
如果下游防洪压力高,水库可以减少出水量,降低下游防洪压力。
例如去年进入三峡水库的一号洪水洪峰达每秒53万立方米,但出流量仅为每秒35万立方米。多余的洪水被三峡水库拦截。
但在下游防洪压力较大时,三峡大坝再次降低蓄水量,将出水量控制在每秒19万立方米。这样,根据上下游情况调整出流水量,缓解了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避免了更大灾害的发生。
仙游晋中水库也是如此。它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出水量。当下游河道水位较低时,晋中水库可加大泄洪量,尽快将水位降至防洪限水位,为下一次强降雨做好准备。
为什么旱季大坝不放水?
之所以旱季不泄洪,是因为旱季降水很少,不会发生洪涝灾害。而且,旱季的每一滴水都非常珍贵。如果白白泄洪,会导致通过水轮发电机的水量减少,导致发电机发电效率降低。
不仅如此,枯水期一些水库还具有“航运、渔业、防旱”等功能。一旦泄洪,水位难以补充水库,达不到预期效果。
但如果下游发生干旱,一些水库也会向下游提供生态供水。
例如今年4月,北京密云水库向下游提供了700万立方米生态水。这些水可以补充下游河流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满足山区人民旱季的用水需求。
对于泄洪5200万立方米!福建多地面临大暴雨,水库为何偏在雨季泄洪?和一些福建下雨对农业影响多大这类的相关话题,本文已经做了详尽的讲解,谢谢大家的支持!
No Comment